辽宁旅游:从清文化的源头出发

  当沈阳北陵抖落掉累赘的披挂,从充满商业气息的宾馆、酒店的重围中冲出来时,最熟悉她的沈阳人恍然发现,原来她是如此的恢弘与壮观。这一时刻由此具有了不平凡的意义:重现昔日风貌的清福陵、清昭陵和沈阳故宫将让人们在历史和文化双重意义上重新认识辽宁——作为清文化源头的辽宁。一个背包的旅行者会在辽宁看到什么?当“小燕子迷”在这里找寻格格的遗迹,当余秋雨的读者在这里找寻“一个王朝的背影”时,一幅神奇的、多彩的辽宁风情画卷由此打开。

获胜不仅在于一手好牌

旅游作为新兴产业,随着国内几大新兴的旅游品牌如云南世博会、大连服装节的形成,更让世人看到了旅游在发展经济中具有的重要作用。我省在“十五”计划中也把旅游业列为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之一。从众所周知的工业大省、教育大省、文化大省到旅游大省,辽宁开始致力于营造一个崭新的形象。发展一项产业,首先要从资源入手。辽宁的旅游资源如何?翻开底牌令人惊叹,绝对一手好牌.清前史迹,有明代的兴城古城、九门口长城,清代的一宫四陵、赫图阿拉都城等一大批古迹;自然风光,有东北佛教、道教的名山千山,凤凰山,冰峪沟,青山沟;神奇景观,鞍山玉佛为世界之最,锦州笔架山奇异的海上天桥,本溪水洞为世界最长的大型充水溶洞,还有沈阳的怪坡,盘锦的红海滩,本溪的温差异常带等等,不胜枚举;此外,大连的浪漫之旅,沈阳、抚顺的冰雪之旅,丹东的中朝跨国之旅,也都别有一番滋味。专家人士评价,辽宁的旅游资源不仅丰富,而且全面,既有观赏性、娱乐性,又充满厚重的文化底蕴,同时不受时间和条件的限制,可以说得天独厚。
然而,资源的丰富与我省旅游业在全国的位次可以说非常不匹配。千山风光是许多旅行家非常赞赏的,曾被著名社会学家费孝通誉为“南有黄山,北有千山”,但在近几个旅游黄金周时,黄山人满为患,千山却连最佳接待量都没有达到。再以冰雪旅游为例,世界最著名的冰雪旅游城市是日本札幌,国内最著名的是哈尔滨。根据旅游业专家的分析,札幌气温比沈阳稍高,雪随下随化,没有沈阳的雪景美;而哈尔滨气候太冷,不适宜室外活动;三个城市中,沈阳开展冰雪旅游的有利条件最多。可见,获胜并不仅仅在于有一手好牌。从旅游资源大省到旅游强省,我们的路还有多远?专家说,至少还要过三关:其一,宣传关。在全国乃至世界增加辽宁旅游的知名度。冰雪旅游输给哈尔滨关键就在知名度不够;其二,包装关。确立起叫得响的旅游品牌。云南世博会可称得上是整体包装的成功典范;其三,服务关。在全社会形成从旅游出发、为旅游服务的意识。

品牌定位与整体包装

旅游的品牌意识真正进入到国内大多数人的头脑应该是从云南昆明的世博会开始的。云南省在承办世博会之初,只是打算办一个园艺的专门性展会。后经专家策划,以高出原来几倍的投入将园艺与民俗风情、自然风光融为一体,使世博园成为世界级的旅游景观。以旅游立省,云南形成了在烟草业之外最大的支柱产业。云南的成功给我们诸多启示:树立品牌是打开旅游业突破口的关键,而这一品牌必须是独特的。要么是惟一,要么是最好。再以北京和西安为例,这两个城市都是历史文化名城,众多古迹中,北京的品牌是长城,西安的品牌是兵马俑。辽宁的旅游品牌应该是什么?在辽宁众多的旅游资源中,什么是最独特的?答案已经有了:清文化旅游。据辽宁大学教授、著名清史专家王雅轩介绍,辽宁是清王朝的发祥地,从全国来看,最能代表清文化特色的地区毫无疑问是辽宁。作为一个少数民族统治的王朝,清文化和满族文化是分不开的,在清朝迁都北京之后,满文化逐渐与汉文化融合,基本上失去了它自身的特点,而最能体现原汁原味的满族文化和满汉文化在最初融合时期特点的东西都留在了辽宁。如从建筑上来看,北京故宫是在明代皇宫的基础上建设的,体现的是明文化的特点,而沈阳故宫的结构和内部装饰则都体现了满族的特点,如代表清八旗建制的八角形屋顶结构等。有了这样一个品牌的定位,我省的旅游资源一下子就活了起来。从清文化的源头出发,有努尔哈赤建立的第一个国都——赫图阿拉老城和他当年征战的萨尔浒古战场遗迹,有清朝两位开国皇帝生活和安寝之地——沈阳故宫和福陵、昭陵,还有迁都北京后的清历代帝王每年千里迢迢赶来举行“祭祖大典”的抚顺永陵。值得一提的是,清代最后一个皇帝溥仪是在抚顺战犯管理所接受改造,成为新人的。历史让清王朝从辽宁起步,又在辽宁划上句号,也许会让旅游者品出更深远的意味。从清文化的源头出发,辽西的古生物化石,沈阳新乐地区7000年前的古人类遗址,千山的佛、道教文化,还有被誉为“藏传佛教的东方典范”的阜新瑞应寺,这些文明的遗迹可以为一代王朝的建立追根溯源,辽宁的文化土壤就有了厚重的历史意义。从清文化的源头出发,辽宁独特的自然风光和与之相伴的神话传说、历史掌故也就可以在文化品牌之上做锦上添花的文章。 将所有资源做整体的包装,品牌的定位就像一个攥紧的拳头。

(《辽宁日报》2001年10月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