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 09/24 10:01:43
来源:沈阳日报

李氏糖人:让游客把沈阳的甜美带回家

字体:

“走出”央视秋晚,吸引来无数中外游客的目光——

李氏糖人:让游客把沈阳的甜美带回家

李凤艳制作属于沈阳的糖人。李浩摄 

手腕轻抖,丝一般的糖浆从勺中缓缓流下,一勺一铲一石板,勾线抹片,寥寥数笔,一朵栩栩如生的玫瑰花就完成了……驻足在辽宁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沈阳李氏糖人制作技艺”工作室门前观看的游客们无不啧啧称奇。

在沈阳举办的央视中秋晚会虽然结束,但它的热度却丝毫不减,而在其中亮相的非遗文化更吸引了中外游客的目光,李氏糖人便是其中之一。在央视中秋晚会上,康辉、撒贝宁、朱广权和尼格买提在演唱歌曲《New Boy》时,他们和舞蹈演员手中拿着的“沈水之阳”“天辽地宁”便是出自李氏糖人的作品。日前,记者在李氏糖人工作室采访代表性传承人李凤艳时,她正在忙着赶制国外友人的订单。

守一技,终一生

沈阳故宫大政殿、红色蓝色玫瑰花、十二生肖、京剧人物……“沈阳李氏糖人制作技艺”工作室里摆满了李凤艳亲手制作的各种糖人作品,撕下了“易碎”的标签,这些糖人作品在中外游客眼中就是令人欢喜的艺术品。

李凤艳告诉记者,李氏糖人制作技艺兴于清朝道光年间,源于山东陵县宋家周边区域,当时叫作“水泡子”“糖官人”“气憨子”等。清朝道光年间,李家祖上李兆福从关内山东来到辽宁安家落户,同时也把糖人制作技艺带到了沈阳。李氏糖人从此落地生根,传至李凤艳已是第五代。

制作糖人是一项中国传统手工技艺,按照其制作工艺的不同,可分为吹糖人、画糖人和塑糖人。李氏糖人的独特之处在于把画、塑、吹巧妙结合,给糖人赋予变化万千的肌肉感,更加丰富耐看。“这项手艺到我这里已经传承了两百多年了,现在的坚持,不为别的,就是希望能有更多的人接触到这门手艺。”李凤艳说,这些年来,她一直致力于李氏糖人的传承与推广,并不断进行技术创新,将热爱做成了事业。

如今,李凤艳不遗余力地推广糖人技艺,这也应该是她的爷爷打破“传男不传女”的规矩让她成为第五代传承人的原因吧。

守一技,终一生,这不仅是李凤艳对爷爷的承诺,也是她对这项传统技艺的承诺。

小糖人登上世界大舞台

刚刚从日本参展回来的李凤艳,在帮着赶制订单的同时,也在忙着准备下一次出国参展交流活动,而今年她至少要出去5次,在世界的舞台上展示中国传统技艺的魅力。

据李凤艳介绍,在坚守传统技艺的基础上,为了更好地推广非遗项目,她将糖人制作与现代元素相结合,赋予糖人作品时代内涵,使其适用于各种场合。不仅有常见的小老鼠偷油、双龙戏珠、丹凤朝阳等传统作品,还有一个个栩栩如生的戏曲人物。她的糖人作品频频登上世界大舞台,还曾作为礼物被送给外国政要。

随着李氏糖人的知名度不断提升,李氏糖人于2020年入选第六批辽宁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作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传承人,她曾受邀前往马来西亚、俄罗斯、德国、法国、新西兰、新加坡等20多个国家和地区进行文化交流,现场展示糖人技艺,深受外国友人喜爱。

“看到我们的传统手艺在国外如此受欢迎,真的比什么都高兴,更令我高兴的是,很多国际友人因李氏糖人而结缘,被非遗项目吸引,来到中国进行交流学习。从这个角度来看,李氏糖人也算是架起了一座中外交流的‘糖桥’吧!”李凤艳说。

游客把沈阳的甜美带回家

李凤艳跟着爷爷长大,从小就对糖人制作技艺有兴趣。她用了30多年时间,把家族祖辈几代人传承下来的手艺一点点传承下去并发扬光大。

李凤艳说,糖人制作在技法上分吹、塑、画三大类。“吹糖人”所用的原料主要是麦芽糖和冰糖。“塑糖人”以饴糖和冰糖为主要原料,塑的糖人以动物的头部、人的身体塑形、十二生肖为主要题材,经过改良现可用于婚礼和糖塑作品中,可长期保存、永不融化。“画糖人”亦称“糖画”,所用原料主要是砂糖和冰糖,这种“糖画”大部分作品都是以中国传统文化为素材的,在国外特别受欢迎。

如今,李氏糖人越来越火,越来越多的游客都喜欢带一份李氏糖人的伴手礼回家。而顾客们的留言道出了李氏糖人火的秘密——“糖是甜的,沈阳是美的,带一份李氏糖人回家,就是把沈阳的甜美带回家。”面对这样真挚的话语,李凤艳说唯有努力才不辜负游客的喜爱。

目前,李凤艳正在筹划沈阳李氏糖人博物馆,不但让大家看到传统和改良创新的糖人作品,还要展示糖人原料以及原料的生产、制作过程,游客们还可以亲身感受原料的磨制和糖人的制作,让人们更直观地感受传承千年的糖人技艺,让传统技艺更好地发扬光大。(记者 盖云飞)

【纠错】 【责任编辑:关溪涓】